近日,第二届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雄安安全应急创新技术应用大赛”决赛在雄安新区场景汇科创园正式启动。本届大赛由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组委会主办,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指导,河北省应急管理厅牵头承办。河北省应急管理厅党委书记、厅长薛永纯,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司副司长赵志刚,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张兴凯分别在决赛启动仪式上发表致辞,河北省委雄安办常务副主任、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吴海军出席了决赛启动仪式。
决赛6月26日开始,6月27日结束,并同步开展产业、场景、资本对接,以及安全应急场景体验等相关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赛团队、金融机构、观摩嘉宾、新闻媒体等800余人次参加活动。
为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立足雄安及河北安全发展实际,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组委会在首届举办雄安地下空间安全应急技术应用大赛基础上,接续举办本届雄安安全应急创新技术应用大赛。通过场景创新和资本赋能双轮驱动,加快形成“比赛+展示+评价+交易+风投+场景应用+孵化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推动安全应急优质创新资源要素在雄安汇聚、河北落地。
大赛以“汇聚应急高新科技智造 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为主题,着眼雄安新区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及河北安全应急需求,紧扣数智化转型趋势,设置安全应急先进适用装备和安全应急先进技术及解决方案两个赛道、十余个细分方向,同时以赛为媒,着力搭建安全应急高新技术成果对接平台、创造安全应急场景技术合作机遇,为推动全省安全应急科技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自大赛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共汇聚436家单位、516个优秀作品报名参赛,经过初审和初赛遴选,最终160个作品晋级决赛。
本次安全应急创新技术应用大赛参赛单位涵盖全国23个省份,其中,央国企16家,上市企业15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瞪羚企业20家,“小巨人”企业26家,专精特新企业103家,高新技术企业团队占比66%,估值超过亿元企业占比30.2%,华为、中兴、海康、徐工、宇树、中船重工、联想等国内优秀头部科创企业团队、知名企业,均结合自身技术发展提交最新技术作品参赛,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应急管理大学(筹)、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团队提交最新课题成果及拟转化高新技术参赛,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权威科研机构提交多项先进解决方案和首发技术作品参赛。
参赛作品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创作品。
应急装备赛道A组,有南京天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面向恶劣环境的具身防爆人形机器人,作为全球首款具有防爆认证的人形机器人,具有大负载、长续航等优势,可以在应急救援、恶劣工业环境中,替代人工完成拧阀门、开柜门、搬重物、接触式检测等作业。威海诺曼底船舶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新型水陆两栖救援艇,采用不沉式设计,融合气垫船与救援车优势,突破水深限制、漂浮物缠绕等难题,机动性强、维护成本低,适用于滩涂、沼泽、冰面等复杂地形。湖南协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基于铝空金属燃料电池的极端环境下的应急通信携行系统,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以金属燃料电池作为解决“三断”等极端恶劣环境下应急通信的电力保障的产品。河北佳慧电通科技有限公司的飞轮储能高效移动式UPS应急电源,采用磁悬浮技术,能量损耗少,电力0毫秒无缝切换,适用于数据中心和芯片制造领域。考伊斯消防设备(上海)有限公司的纳米主动灭火材料,由纳米微胶囊和全氟己酮组成,当发生火情时自动喷射出高效环保的全氟己酮灭火剂进行灭火,可安装在锂电池电芯上,瞬间扑灭锂电池火灾。
应急装备赛道B组,有北京云圣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宝莲灯全自动机场,通过智慧四维操作系统实现远程操控、一键起降、自主作业和数据实时回传分析,实现全域应急无人机的统一调度管理,辅助应急部门快速准确获取救援现场情况。西安中创云图科技有限公司的国产化超宽带变频探地雷达系统,利用高频电磁波探测地下介质分布和目标体缺陷,具有非破坏性、高分辨率、实时成像等特点,是地下空间“可视化”的重要技术手段。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外骨骼助力应急救援装备,采用自研的智能数字驱动器、减速系统和自适应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等模块,可提供10~40公斤助力,降低作业人员超过60%的体能负荷。河北飞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气液相变蓄能百米喷水技术,采用气液相变蓄能、连续脉冲喷射等技术可实现大流量高势能喷射,垂直水柱高度可达120米,有效解决了高层灭火和无尘爆破两大难题。天津大学温州(安全)应急研究院的心肺复苏机器人,集监护、按压、通气、除颤功能于一体,可根据患者体型、年龄等个体特征自动调整按压深度和频率,为伤患提供精准可靠的生命救护。
安全应急先进技术及解决方案赛道,有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空天地智能感知的复合链生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使用轨迹挖掘的预警推送、知识图谱的辅助决策、遥感影像的建筑属性自动提取、亚米级影像的精细化目标检测等先进技术,实现在空天地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融合、城市自然灾害整体统筹与统一监管等方面创新应用。兆福(雄安)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辐射监测预警系统,可实时监测涉核人员个人及周边环境辐射剂量、累积剂量及生命体征,通过基于时间窗频谱迁移学习的人工智能算法,实时对放射性工作人员的安全工作环境及健康工作状况进行评估。来自应急管理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的液氮低温灭火抑爆技术,采用专用小型低功耗深冷制冷机,实现液氮宽温域下长期、承压、经济贮存,解决了液氮长期宽温域贮存的难题。天津安固密封技术有限公司的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救援创新技术,摒弃传统刚性或半刚性密封材料,采用高柔韧性、可变形的紧固材料,对各类不规则泄漏部位自适应地进行密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北有限公司的基于5G-A通信感知融合技术的城市大型建构筑毫米级形变监测方案,通过复用现有5G基站等通信基础设施,分析5G回波信号,实现非接触、广覆盖、毫米级精度的城市大型建构筑物微形变监测和智能预警,拓展了5G在城市安全领域的应用。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的基于分布式声波传感和背景噪声成像的地下结构实时监测预警技术,采用光纤作为传感器,应用融合分布式声波传感与背景噪声成像技术,创新性地实现地下结构高分辨率、高时效性的动态探测,能动态为地下工程做“CT”。
大赛邀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安全生产协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兴凯作为专家评审委员会主任,来自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等高级科研院所、知名高校、科创团队、央国企的国内顶尖专家学者,以及安全应急业务主管部门、技术需求单位、投资机构有关负责同志共46人组成权威专家评委会,遵循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实际,从创新性、实用性、可推广性等方面对参赛作品进行综合评价。决赛共分安全应急先进适用装备赛道A组、B组以及安全应急先进技术及解决方案赛道三个赛场进行,每个赛场通过现场打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名。
为扩大安全应急创新技术应用大赛的影响力和应用范围,大赛组委会同步举办了安全应急场景体验周,为安全应急最新技术成果落地转化提供展示平台。在场景汇科创园安全应急场景体验周展区遴选展示的57项先进技术装备,分城市内涝应急救援、智能森林消防系统、应急资源智能调度、智慧矿山生产体系、空天地应急通信网络等综合性场景进行展陈,城市内涝应急救援场景优选的部分优秀参赛作品,涵盖了预警-救援-封堵-清淤等环节,其中,来自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的堤防险情隐患巡查无人机,已在我省落地应用,可对堤防大范围高精度巡查,多维识别管涌、裂缝等风险。智能森林消防系统场景,包括火险监测、火点定位、火情侦察、隔离带开辟等优秀参赛作品,其中,中安国泰公司研发的测风雷达,可对大气风场进行三维立体的监测,及时探测风速、方向和风切变,能为森林火灾救援提供数据支撑,杭州宇树科技研发的具身智能耐高温侦查四足机器人能够在火场高温环境中抵近侦察火情、监测环境,执行生命探测任务。应急资源智能调度平台,展示全国首例汇聚国内外4万余家应急装备企业资源,通过智能匹配算法,实现了装备物资“找得到,调得来,用得上”。智慧矿山生产体系场景,展示的无人铲运机和无人驾驶电机车,已在我省马城铁矿、中关铁矿和马兰庄铁矿应用,下一步还将在我省重点矿山推广应用,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空天地应急通信网络场景,展示了“三断”场景下应急通信空天地一体化解决方案,高空依托卫星通信系统,低空依托“1+11”(省级一套大型无人直升机、11个设区市各一套中型复合翼无人机)航空应急救援平台,地面依托指挥车、卫星终端、便携基站等设备,形成立体化应急通信网络。
大赛期间推出“林场防火巡护多模态融合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场景”“多网融合应急通讯保障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场景”“基于5G的钢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智慧监管应用场景”“应急指挥中心及移动指挥体系建设应用场景”“人的不安全行为智能管控应用场景”“自然资源‘空天地网’一体化综合监管场景”等29个应用场景,组织场景需求单位与参赛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征集实施主体,让技术和场景加速匹配落地。
为更好助力获奖作品落地转化,大赛期间,组委会同步提供项目、技术落地应用、孵化转化、项目融资等系列配套服务,在赛事初期便广泛征集参赛技术产品落地需求,举办系列政、金、企对接活动,开展产业招商政策系列宣讲,在河北、在雄安搭建成果展示转化、产业链精准对接、金融资本赋能、场景应用拓展的多重对接交流平台,全心全意为参赛单位做好服务,有力促进参赛单位快速成长和创新发展、加速推动参赛单位资金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河北省应急管理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