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矿业资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河北矿业)紧扣国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以“一矿一石一水”发展规划为指引,深耕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领域,致力于推动矿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河北矿业重点打造的涞源县钼尾矿综合利用项目,旨在实现钼尾矿的全量化、高值化资源利用,解决历史遗留尾矿堆存带来的环境与安全问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地的典型实践。

不同土壤环境下的小麦幼苗长势对比。
据了解,涞源县钼矿资源丰富,但原矿品位较低,约99%的开采矿石以尾矿形式堆放,目前尾矿库存量达1795万吨。大量尾矿侵占土地资源,还存在重金属污染、扬尘等多重环境与安全隐患。传统处理方式难以实现规模化消纳与资源化利用,尾矿治理成为当地生态保护与矿业发展的关键痛点。
为破解这一问题,河北矿业创新构建“有价金属提取-土壤转化-肥料制备”三位一体技术体系,推动钼尾矿从“废料”向“资源”转变。
在有价金属回收环节,项目采用“分级脱泥-混合浮选”工艺,将钼回收率提升至6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针对再选后的尾矿渣,通过物理化学改性技术,制备出持水保肥性能优良的基质土与营养土;同时,借助煅烧活化、有害元素固化工艺,将尾矿渣转化为符合国家标准的硅钙钾镁肥。
项目投运后,年处理钼尾矿120万吨,可年产硅钙钾镁肥150万吨、基质土10万吨、营养土9万吨,生产过程中实现废水全回用,粉尘、噪声等污染物得到治理。
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方面,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13.3亿元,净利润约3.5亿元。项目技术路径与商业模式为有色金属尾矿开发利用探索出新范式。
下一步,河北矿业将持续深化技术与模式创新,全力打造全国绿色矿业标杆企业。同时,加强与政府、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合作,共同推动矿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河北地矿集团有限公司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