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大量古生物化石并命名为泥河湾层后,已有20多个国家的500多名考古专家前来行考察和研究,我国一批知名专家更是经常涉足。我国科学家先后在泥河湾盆地发现从早更新世晚期一直到晚更新世末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序列。泥河湾和曾经发现过距今175万年早更新世石制品的著名东非奥杜韦峡谷非常相似,有中国的“奥杜韦峡谷”之称,它是东亚北部早更新世(距今260万――78万年)河湖相地层标准剖面和早更新世哺乳动物群--泥河湾动物群命名地,是东亚早期人类考察的重点地区。
我们是从1983年开始在这里进行现场发掘的,如今已18年了。当时,我们与贾兰坡、卫奇先生一道来到这里。那是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开始真正介入泥河湾盆地的旧石器考古研究工作。我们通过长期考古发现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分布于盆地周围的一部分岩石为古人类制作石器提供了原料,古人类的遗骸、遗迹和遗物被埋藏在盆地边缘的河湖相沉积中,河流切割发育良好的老地层露头为旧石器考古提供了便利条件。去年7月,泥河湾遗址群被国家命名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远古人类的“餐厅”
主持人:日前记者来到这里采访,只见位于河北阳原泥河湾名叫马圈沟的遗址,在一块约60平方米的发掘面现场,一根粗大的象牙,旁边散落着数根大象的肋骨,同时摆放着残留的食物化石,石制“餐具”散放在周围。更为生动的是,在一根大象的肋骨上,还放着一块刮削器。去年底,专家们在泥河湾马圈沟三期文化层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发现石核、石片、石锤、刮削器等石制品和古人类食用的象类、犀类、鹿类、马类等动物遗骨800多件。经有关考古专家确认,这是距今约200万年前人类进餐的遗迹。
吕遵鄂(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我们日前到现场考察后认为,这些物品确实是古人类活动的遗留物。从发掘面所处位置看,这一地层明显早于去年被认定为距今136万年的泥河湾小长梁遗址。
谢飞:从发掘现场看,这是一个古人类进食的生活场景遗迹,在发掘探方的南部区域,散落着一组以象的骨骼为主,间有石制品、天然石块遗物密集分布区域。骨骼分布集中而无序,在它们之间,散落着一些石核、石片、刮削器等“餐具”,发现的3件石锤则在外围分布,而石锤是用来制造“餐具”的。在多数动物的遗骨上,保存有十分清晰的砍砸和刮削痕迹,其中一件燧石刮削器恰巧置于一条肋骨之上,展示出一幅形象的古人类刮骨食肉的场景。这组文化遗物的分布状态,揭示当时人类、石制品和动物遗骸间的内在联系,勾画出远古人类群体进食的场面,这种完整展示远古人类生活场景的遗迹非常罕见,这一发现对研究当时人类的行为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科学资料。
我国200万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卫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河北考古人员在泥河湾距今约200万年的马圈沟三期文化层遗址上,发现古人类用石制品食用动物的远古“餐厅”遗迹,这一发现意味着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在大约200万年以前就有了人类活动。我们认为,从古地磁年代测定资料和岩层对比判断,马圈沟三期文化层的年代应该在190万年以前或许已经超过了200万年。
吕遵鄂:这一发现是迄今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具有确切地层的人类活动遗址。目前的古人类学资料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已知最早的旧石器发现在埃塞俄比亚,距今在233万年左右。在中国,曾经有关于安徽省繁昌县人字洞和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发现200万年以前人类石制品的报道,但是这些地方或因考古遗物的性质存疑,或因地层根据不足,其发现在考古学界有待进一步认证。
朱日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我们经过3年研究,于去年测定泥河湾小长梁遗址年代在距今136万年以前,从而将已知的中国境内古人类活动的时间上推了36万年。
谢飞:长期以来,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东亚地区不可能出现距今200万年左右的人类活动遗迹。我们这次发现表明,东亚地区出现早期人类遗迹和非洲发现的遗迹在时间上比较接近,是人类在最初期就以极快的速度从非洲扩散到东亚,还是人类并非一个起源,这是世界古人类学上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泥河湾有可能找到中国最早的文化遗物
主持人:日前在河北阳原泥河湾旧石器遗址发现了距今约200万年的人类活动遗迹,但考古专家称,从发现遗物的情况看,这并不是泥河湾最早的文化遗存,在比这次发掘的马圈沟第三文化层更低的层位中,还应该埋藏着更粗糙的石制劳动工具,有可能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化遗物。这是因为,这一“餐厅”的位置比去年被认定为距今136万年以前的小长梁遗址还要低30多米。
谢飞:泥河湾盆地中埋藏着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大量旧石器时代考古遗迹,如同一个自然博物馆,蕴藏了人类原始时期留下的大量资料。自1924年载入科学史册以来,就成为世界考古热点。我国科学家先后在泥河湾盆地发现从早更新世晚期一直到晚更新世末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序列。从这些考古发现中可以判断出,古人类的遗骸、遗迹和遗物被埋藏在泥河湾盆地边缘的河湖相沉积中,河流切割发育良好的老地层露头为旧石器考古提供了便利条件。
卫奇:根据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谢飞研究员去年带领的考古队,在泥河湾马圈沟三期文化层发现石制品和古人类食用过的动物骨骼800余件,以及我们从古地磁年代测定资料和岩层对比判断,认为这一遗址的年代应该在190万年以前或许已经超过了200万年。从这次发掘的石片、石锤、石核、刮削器等石制品来看,这些石器的制造者具有较高的识别原料的能力,石制品加工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原始人类进餐的遗迹也揭示出,人类群体的生活技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由此推断,这次发现的遗迹并非泥河湾最早的古人类活动遗迹,更早的原始人类活动奥秘及“泥河湾猿人”还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谢飞:今年,我们考古人员将再次对马圈沟遗址及其它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届时将会有更多的发现。(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