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个孩子,33个故事,唯一的相同点是每个孩子都缺少必要的温情和爱护”
主持人:河北省石家庄市有关部门在去年进行的19次大规模集中清查活动中,每一次都能清查出一批有违法行为的流浪青少年。这种现象引起了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关注。最近他们成立了青少年保中心(以下简称少保中心),专门收教一些流浪街头的孩子和有轻微违法行为的少年儿童。从开始接收学员到现在,少保中心已经累计接收学员50余名。4月20日,少保中心从全市各校请来8名心理老师或专家,对这些孩子做心理辅导。这些孩子同心理老师所教的学生年龄都差不多,但都有着特殊经历。心理老师们也都是第一次对这样的孩子进行辅导。随着交流的不断深入,心理老师们渐渐地走到了他们的内心深处。
下面是一位心理专家与一个学员的部分对话。
曲连坤(石家庄市教育局心理教育专家):你多大了?从哪里来呀?
明明(化名):我12岁,从西宁过来的。
曲连坤:你爸爸妈妈知道出来吗?
明明:我爸爸妈妈在苏州,后来把我送到了杭州,我就找不着他们了。后来一个盲流收留了我,住在一个破房子里。他每天都去偷自行车,卖了钱就喝酒,也不管我。后来我想回家,没钱,只能扒火车,到站后下车一问,才知道到了西宁。遇到一个捡破烂的,他让我跟着他。每天我就向别人要钱,要不着钱就捡东西吃,反正饿不着。他待我不好,后为我又扒车到了石家庄,在这待了有几年了。
(记者这时拿起相机要照相,谁知明明一下子把脸捂了起来,脸上露出害怕的表情)
明明:我不想上电视,如果西宁第三个家知道我在这了,我就麻烦了。
记者:怎么就麻烦了?
明明:那个家的人知道了就要抓我回去,肯定要打我,我不想让他们知道。
曲连坤:我们不会让他们知道的。我们如果想办法到苏州找你的家里人,你愿意吗?
明明:愿意(脸上流露出一丝笑意,但很快就不见了)。不过,我不知道我爸爸妈妈还认识不认识我,愿意不愿意认我。
主持人:明明的经历和很多孩子的经历都很相似。在中午吃饭时,老师们根本无心去品尝可口的饭菜,只是相互交流着他们的感受,气氛十分沉重。
郭文邺(少保中心副主任):这些孩子中最典型的是一个叫小不点的(化名)。他被人卖了两次,换了3个家。他说他怕别人唱3首歌。一首是《世上只有妈妈好》,因为在他的记忆中不知道妈妈是什么样子。另一首是《小草》,他说感觉自己就是一颗无人注意的小草。最后一首是《铁窗泪》,他说他在北京进过监狱,再也不愿意去那种地方了。我估计不是监狱,可能是哪个部门的临时转送所,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也送不到监狱去。
聂琳琳(石家庄市第19中学心理老师):有些孩子的父母教育方式有问题,再加上不负责任的老师,也很容易使他们流失到社会上去。我遇到一个石家庄市某小学的学生,他说他自己脑子慢,上课总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老师就不喜欢他。他家里并不宽裕,爸爸下了岗,妈妈跟了别人。爸爸看他成绩上不去,只知道打他,从来没有理解和关心,逐渐使他对上学没了兴趣。他开始到网吧玩电脑游戏,一开始是偶尔去,后来发展到不上课,整天泡在网吧里。最后,他从家里偷拿了300元钱,在混天黑地把所有钱都花在网吧之后,害怕了,不敢回家,开始在街上流浪乞讨。
梁金辉(石家庄市第41中学心理老师):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如果家长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孩子不良行为的苗头,加以校正,那么孩子是会走上正路的。我所遇到的是一个打架成性的小孩。他这次是因为把人打伤后逃出来流浪的,在火车站等车时被送到这里。他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打架,每次惹了祸,家里人都是用钱来摆平,时间长了,打架就成了他的一种爱好,一天不打架就混身不得劲。学校、家里拿他也没办法。
杨柳青(石家庄市第23中学心理老师):33个孩子,33个不同的故事,唯一的相同点是每个孩子都缺少必要的温情和爱护。我谈话的那个小孩性格比较内向。我让他进来,他就站在门口不动。后来我起身把他拉到身边坐下。这时,我看到这个小孩眼圈红了。他说,你什么也别问了。我问他,你相信保护中心的老师吗?他说除了老师,我什么人也不相信。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我被骗的次数太多了,这里的老师待我好,从来不骗我,像家里人一样。我对他讲,不用紧张,就把我当成你的老师好吗?想爸爸妈妈吗?他说,我恨他们,如果让我遇到他们,我一定要杀了他们。这句话让我心里一惊:本是花季的少年,怎么能有这么大的仇恨?在回答我问题时,我发现他总是用手玩弄着手腕上的一跟绳子,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我问他是不是不舒服。他说不是。我问,这根绳子是谁给绑的。他说是同学给绑的。我看他的手腕被绳子勒得有很深的一道红印,就想用小刀给割断。他不让,承认是他自己绑上的。他告诉我说,每到想家的时候,就使劲用绳子勒自己,疼了就不想家了。我听了,眼泪止不往下流。多么可怜的孩子!多么需要父母的关爱呀! |

少保中心教室、宿舍、食堂的外景。(河北频道见习记者张军民摄)

少保中心校长杨军生、石家庄市17中专职心理老师周宁在对学员进行心理辅导。(河北频道见习记者张军民摄)

少何中心的厨师们为学员精心准备午餐。(河北频道见习记者张军民摄)

学员入校时所携带的刀具和乞讨来的部分现金。(河北频道见习记者张军民摄)

为了培养这些孩子们的集体精神,中心老师们在和他们一块唱爱国歌曲。(河北频道见习记者张军民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