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韶山到南湖,从井冈山到遵义,从延安到西柏坡,在每一处革命圣地,人们都会惊喜地看到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中间还不时越过不同肤色、不同口音的外国游客,呈现出一派繁荣和热闹的景象。记者近两年一边走访这些革命圣地,一边探寻着中国大地上兴起红色旅游热的原由。

                文 字: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
                制 作:新华网河北频道网络编辑王东宏

   位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毛主席故居。(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毛主席曾经游泳过的池塘。(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昔日毛氏宗祠,今日成为韶山景区的亮点。(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革命圣地又是旅游景区

    主持人:中国革命圣地近年来兴起的旅游热,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里不只具有政治意义,而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特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刘克钧(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近年来,全国各地革命圣地的旅游发展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就拿门票收入来说,去年西柏坡门票价格每人每张为15元,今年增长到18元;遵义门票价格去年为10元,今年翻了一番,到了20元;井冈山的门票更是卖到了100元。革命圣地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圣地的建设。
    洪彩霞(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宣教处主任):这几年,前来井冈山参观的游客逐年递增。2000年以前,每年最多也就十几万、几十万人次,2001年游客达到106万人次,预计今年比去年还要多。来井冈山的游客涉及社会各阶层,其中团体和单位组织的最多,每年仅接待部级以上干部就达400到800人次。今年国庆节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43.46%,门票收入同比增长21%。
    赵贵世(西柏坡纪念馆馆长):这些年来,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西柏坡景区的建设在全国各革命圣地建设中名列前茅,每年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超过100万人次。他们中既有本省的游客,也有外省甚至海外的游客。伴随着人流的增长,我们近年来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对西柏坡纪念馆进

行了扩建、改建,重新修建了西柏坡纪念碑、五位书记铜铸像、领袖风范雕塑园、西柏坡石刻园和新世纪青少年绿色文明园等一系列工程,最近又建成了多功能影视厅,更加丰富了游人的参观与学习内容。
    陈明(延安革命纪念馆党委委员、保卫科长): 党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战斗过13年,

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全市境内的革命文物多达140多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县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经过我们对革命圣地的大力建设,依靠延安红色的文化沉积和环境吸引来了大批的游客。
    邱作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 中共“一大”会址自1952年建成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了1000多万参观者,其中包括来自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万国际友人和海外游客。今年国庆期间,“一大”会址平均每天要迎来1万人次的客流。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重要窗口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在毛主席铜像前,许多游客流连忘返。(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革命圣地旅游缘何火爆?

   
主持人:革命圣地游客的迅猛增长,带动了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旅游景区的景色越来越美,红色的文化和精神也被逐步挖掘出来。那么革命圣地的旅游为何火爆?
    袁井红(井冈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革命圣地的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我认为有三条: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状况的改善及一些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起,革命圣地的建设正在向旅游胜地迈进,这能更好地吸引游客;二是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有更多的钱投入旅游,为适应游客的需求,革命圣地的许多群众纷纷走出传统产业,加入到买车客运、摆摊开店、工艺品制作等“赚旅游钱”的行列;三是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向往与追求,革命圣地有着红色的文化底蕴,成为这些人的首选之地。另外,为适应现代旅游的需要,井冈山逐渐加大旅游中“玩”的力度,相继推出橡皮艇山峪漂流、攀岩、狩猎以及“忆苦思甜乡村游”、“林中探秘游”等新型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涵,使旅游呈现出立体化特色。

    为了吸引游客,商家想方设法开设了各种游购项目。图为一家生意兴隆的《毛泽东像章语录城》。(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寻求革命纪念地与旅游观光区的最佳结合,这是韶山景区的理念。表现和荟萃毛主席当年征战故地的《韶山毛泽东纪念园》,如今成为广大游客关注的地方。(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上海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

业,加入到买车客运、摆摊开店、工艺品制作等“赚旅游钱”的行列;三是人民群众对红色文化的向往与追求,革命圣地有着红色的文化底蕴,成为这些人的首选之地。另外,为适应现代旅游的需要,井冈山逐渐加大旅游中“玩”的力度,相继推出橡皮艇山峪漂流、攀岩、狩猎以及“忆苦思甜乡村游”、“林中探秘游”等新型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文化的内涵,使旅游呈现出立体化特色。

    图为中共一大会址的另一地点——浙江嘉兴南湖。

    革命圣地井冈山,风景秀丽,绿树成荫。图为毛主席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茨坪。(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陈明:延安旅游业的兴起,除了人们对红色圣地的向往与追求外,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建设上把革命圣地当作旅游景区来开发。人们这样形容延安焕然一新的面貌:“铁路公路织新网,空中桥梁通四方。”西延、神延铁路的通车,高速公路的建设和每周飞往北京、西安航班的增加,使昔日封闭的延安更加开放,与外界和世界紧密相连,这使得延安的旅游出现火爆的局面。
    赵贵世:为了更好地吸引游客,我们在建设中积极完善了各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1996年,我们在湖边建起了西柏坡宾馆,里面有高、中、低档客房,大、小餐厅,大、中、小型会议室,卡拉ok舞厅和露天舞场。夏季,柏坡湖畔的气温仅有二十七、八摄氏度,是一个凉爽的避暑胜地,也是机关团体开会办班的理想场所。目前老区人民为方便游客,还开办了各种各样的家庭旅馆,游人可亲身体验到老区人民的淳朴与热情。
    刘克钧:革命圣地在人们心目中意味着一种特殊的精神和文化。人们都喜欢在革命圣地拍照留念,许多人还选择在这里进行人生历程中入团、入党、成人宣誓、廉政宣誓等重要仪式,甚至在这里举行婚礼。据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前来参观的游客中,年轻人占到一半。老年人来旅游的主因是他们的红色情结。中年人主要是接受教育,到实地感悟,通过参观有一个直观印象,其中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居多。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多半是为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肖宁社(井冈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井冈山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近年来,井冈山紧锣密鼓实施旅游硬件建设,先后投资3亿元,开发美化景区景点,建成110多家宾馆。井冈山通过“杜鹃艺术节”、“走红军路”、“毛泽东足迹寻访”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旅游氛围。我们分析游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人群:一是中央有关部委来寻根,如当时的中央银行行长是毛泽民、财政部长是林伯渠、国土资源部叫土地局,这些单位都在井冈山住过,现在有关部委组织一批批的人来寻根;二是党团组织接受教育,他们边参观、边休闲、边进行思想教育;三是井冈山的自然景色好,空气清新,许多在大城市过惯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希望到这些地方来换个环境。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外景。(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八角楼。(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当年中华苏维埃代表开会的会场。(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成蓉萍(井冈山导游):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留给当地人民的宝贵财富。随着门票收入带来的效益,井冈山人在规划、修缮红色景点的同时,大力开发龙潭景区等绿色旅游资源。现井冈山森林覆盖率达82%,形成了“山上茂林修竹、谷间百鸟啁啾”的美景。为进一步美化山林,增添观赏品味,2001年3月,井冈山积极筹措资金,打响了茨坪周边山场“林相改造”的战役,共种植红豆杉、深山含笑、木荷、桂花、白玉兰等观赏树木8000余棵。井冈山做到修路和绿化“齐步走”,形成“一路一树种”、“一路一景”的格局:中心马路为水杉,红军南北路为水杉和香柏混交,桐木岭路为法国梧桐,南竹坑路为南方红豆杉,319线过境路段为水杉和木荷。五井路和长坑路还分别栽种“桂花”和“乐昌含笑”,成为独具特色的“香花路”。
    邱作健:事实上,近来参观革命圣地的许多游客,都是带着实地感受一下党的历史的心情,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寄予了很高期望。翻开“一大”会址纪念馆留言簿,来自上海、北京、黑龙江、河北等地的许多游客,都纷纷写下了“参观一大会址,迎接党的十六大”的留言。

 
 

                     游客为什么选择红色之旅?

   
主持人:游客为什么选择革命圣地?游客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来革命圣地的呢?
    刘克钧:国防大学的同学说,我们朝圣来了!国防大学的前身是当年的中央红军大学。今年9月4日,国防大学经中央军委批准,选择遵义作为教学基地。遵义革命圣地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馆,是最早建立的革命圣地,而且一年365天,天天开馆。遵义革命纪念馆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解决了党内的重大问题,是党成熟的标志,它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开始形成第一代领导核心。
    周建华(上海航天局干部):我是团组织介绍来的。通过参观实地的历史史料,增加了我的爱国主义热情。来到革命圣地,我的心情很复杂,在现场感受一下和从其他途径了解到的情况确实不一样。来过实地后,我有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度,爆发出一种激情。我对自己的人生坐标有了新的定位,应该向红军学习。去年我们捐助了14名贫困学生,今年捐助了29名。

    刘英民(内蒙古牙克石市博克图镇下岗工人):不久前,我失去了干了几十年的工作,为了排遣心中的失落和郁闷,来到“一大”。我虽然在工作上下岗了,生活中却没有下岗,更没有对中国共产党失去信心。
    胡叔坚(“一大”游客):我已经是78岁的老太太了,我和老伴都是参加过解放战争的军人,每年国庆期间我们都会来这里看一看,这是对牺牲战友们最

    井岗山黄洋界炮台。(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当年,红军在长征途中的遵义市,召开了关系到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遵义会议。图为遵义会议会址外景。(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好的纪念。看到现在的生活比蜜甜,比歌里唱的还要好,我们心里就特别欣慰,战友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延安游客:我们就是来学习延安的革命传统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没有当年延安的灯火明,哪有新中国的“东方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延安精神正在发扬光大。每年,络绎不绝的干部、群众、青年学生以及海外同胞和国际友人,前来延安学习革命传统,探求中国革命的真谛。

    遵义会议纪念馆内的遵义会议会议室。(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遵义会议纪念馆前的街道两侧,各种小商店、小饭店鳞次栉比,极大地方便了游客的生活。(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图为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等居住的楼房。(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张运(山西游客):我很向往革命圣地。小的时候是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现在长大能到实地来参观,是给自己的思想充电。我是年轻的党员,感觉自己与老党员的思想差距还很大。我们作为第4代人,不知道新中国来之不易可不行。现在,社会上还存在一些不正之风,近两年又揭露出一批贪官,许多群众对某些干部印象不好,关键是这些干部忘记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年在遵义会议上,两条路线的争论很激烈,堪称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范。这些内容我们过去光从书本上看,印象不深,来到革命圣地的实地后,才更加深刻地有所了解。
    徐军峰(新疆游客):领袖对革命成功的历史作用到底有多大?从遵义会议可以看出来。毛主席伟大,关键是他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同错误路线作斗争,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革命圣地红色的历史价值在于,前辈们战斗和生活过的每一处,都印证着红色的革命足迹……一间间狭小简朴的农民房舍,是中共领袖们的指挥所,汇集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勇敢和智慧,他们开启了中华民族告别旧中国、迎接新中国的历史新纪元。

 
 
 

                      革命圣地旅游如何发展?

   
主持人:红色旅游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革命圣地旅游如何发展?
    黄成德(贵阳日报记者):红色旅游的政治意义非常强。一般来说,年轻人对此不太感兴趣,认为它只是革命历史的纪念性的博物馆,相当于兵马俑。他们旅游革命圣地因限于对历史的了解,认为这里的史料是陈旧的东西。中年游客认为红色旅游是参观人文景观的最好去处,因为它的内容是红色的,而且当地的自然景色也都不错。我认为,如果单凭几个纪念馆,革命圣地旅游效应肯定不会太好。那么,如何发展呢?一要靠行政手段与市场的投资相结合;二要“红”与“绿”的结合;三要把“游”与路径结合起来。如遵义到重庆的高速公路正在建设,遵义北有重庆、南临贵阳、西接云南,而重庆和云南又都是旅游大省,这必将带动遵义旅游的发展。另外,要依靠发展革命圣地的旅游来振兴西部经济。
    雷光仁(遵义会议纪念馆馆长):革命圣地在管理上还存有体制问题。遵义会议纪念馆由市文化局和宣传部共管,经费由市财政局拔款,每年40万元到50万元。加上去年门票收入200万元,只够日常维修费用。革命圣地怎样打造旅游品牌?这涉及到景区的绿化、修缮、水电、布展和文物征集等,由于体制与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革命圣地现在还没有招商引资的条件。
    刘克钧:我们建议红色旅游应该大搞,现在红色旅游还缺乏内容,如遵义没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馆。红色之旅也应该前后、左右延伸,前可延伸到瑞金,后可延伸到延安。

    当年红军在革命根据地发行的各种钱币,引起游客的极大兴趣。(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当年红军在长征路上曾经激战的娄山关,如今成为红色旅游的热点。图为娄山关雄姿。(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宫喜祥(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过去革命圣地的馆长,一般都是老红军、老干部、老革命,是“荣誉职务”;到20世纪80年代,馆长多数是专家、学者性的,主要从事革命史料的研究,写文章出书;而现在革命圣地的馆长,需要管理型的、具有市场开拓型的领导。

    在当年召开遵义会议的贵阳市,为了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大力治理城市环境。图为碧水环抱的市文化广场。(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副馆长刘克钧在向记者分析红色旅游为何红火的原因。(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远眺。(新华网河北频道江山摄)

    肖宁社:怎样吸引旅客来革命圣地参观呢?我认为首先要挖掘感人的东西加以解释。比如,在战争年代100多个红军伤病员被国民党抓去,遭受了严刑拷打,但这些伤病员宁死都不说出大部队的行动动向,最后全部光荣牺牲。另外,讲解要有趣味性,如在保卫黄洋界的战斗中,我军打了三发迫击炮,前两发都没有打准,最后一发却打准了,敌军还以为我们正式的红军来了。据说,在小井有棵树,死了3次又活了3次,毛主席在的时候活了,国民党来了就死了,后来解放军来了又活了,70年代时候又死了,1979年打倒四人帮后又活了,这些都带有一种神秘感。尤其是年轻人,对一些故事性、趣味性、人性化的旅游项目比较感兴趣。
    主持人:游人在惊叹红军的惊天动地壮举之余,也为革命圣地美不胜收的风光感慨不已。“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昔日星火燎原的革命圣地,如今正在焕发着红色的风采,乘着发展旅游的航船,抖擞精神,走向美好的明天。(完)

 
圣  地  风  情 

    图为位于延安革命圣地的当年中央大礼堂旧址,如今成为游客关注的地方。(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图为延安枣园,当年毛主席和大儿子毛岸英曾在此谈话。(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毛主席故居所在的湖南湘潭韶山,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成荫,在红色旅游中融合了生态与绿色旅游。(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为吸引游客,延安革命圣地景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演出活动。图为延安老艺人正在教年青人学习地方戏曲。(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革命圣地西柏坡——中国革命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指挥所。近几年到这里参观和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今年有望超过百万人次。(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西柏坡的革命文物与古迹十分丰富,这是近期举行的新华社西柏坡旧址复原奠基仪式。(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西柏坡不仅是革命圣地,而且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为了方便游客,西柏坡不断增加各种服务设施。看,又一家旅游宾馆近期开张了。(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西柏坡经常开展各种文艺活动,这是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今年“七·一”期间搞的演出活动。(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江山摄)

请点此将本文推荐给你的好友!  【打印本页】 【发表评论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