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起码道德准则。先哲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是最为可贵的。面对社会转轨时期道德的滑坡、信誉的缺失,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舆论传媒不遗余力,然而,我们看到的社会现实依然不容乐观。2002年4月4日,石家庄市新华区社区信用档案库正式启用。这是全国第一家记载社区诚信信息的档案库。这种做法凸现了我们怎样直面走向市场经济社会的“诚信”问题。对于这一问题大范围的、强烈的关注,显然,也正是我们非常愿意看到的。
                文 字:新华网河北频道江山 甄智力
                制 作:新华网河北频道网络编辑王东宏

   新华区诚信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现场。

    新华区区委书记蔡建星(左二)在研讨会上发言。

    新华区区委副书记霍国林(右)参加研讨。

    新华区区委宣传部部长葛瑞芳在研讨会上发言。

    新华通讯社河北分社总编景如月在研讨会上发言。

    新华区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秀玲(中)在研讨会上。

    新闻单位记者采访新华区社区诚信档案建设情况。

    新华区社区信用档案总库。

    主持人:新华区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社区的信用档案?
    蔡建星(新华区委书记):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特别强调“明礼诚信”,很有现实针对性。严格地说,“诚信”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契约经济,而契约的核心和灵魂就是信用。然而,时下有的地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并不乐观,甚至毫无信用可言。因此,呼唤诚信,自是改革、发展、稳定大计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环。我国加入WTO之后,改革开放更加深化,更要大力倡导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政府诚信对社会诚信具有导向性作用。以信用档案为载体,营造人人讲信用、守诚信的社会氛围,这是新华区着力打造诚信这块“金”字招牌的有效之举。
    张石峰(新华区区长):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经济愈发达就愈要求诚实守信。新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社区信用档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国际接轨,首先得接上“诚信”这条轨道。新华区委、区政府深深意识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过去,新华区的发展得益于“诚信”,如今,要在“信用经济”大潮中再掘一桶“金”,必须遵循“游戏规则”,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霍国林(新华区委副书记):诚实守信是做人做事的基本道德和准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沐浴过诚信的幸福阳光,也都遭遇过失信的痛苦阴雨。没有诚信的社会,是道德匮乏的社会,同时也是一种可怕的混乱和危险。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特别强调"明礼诚信"。这是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重大举措。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这是对所有公民的起码要求。新华区根据本区本部门干部群众工作、生活和思想实际,针对诚信缺乏的不同情况,把公民道德建设与形式多样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与生动活泼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开展行之有效的公民道德建设活动,通过制定和完善信用档案,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真正落实到广大群众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去。
    主持人:新华区诚信档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葛瑞芳(新华区委常委、区宣传部长):信用档案能不能建起来,是个信用问题;信用档案能不能健康运转起来,还是个信用问题。建设信用档案,区委、区政府要首先站在讲诚信的高度。就信用档案的建立问题,新华区委、区政府连续召开了几次由政府部门、企业和普通群众参加的座谈会。针对信用档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开展了一系列的论证,这其中也有人质疑过信用档案工作是不是能开展下去,当然,这种质疑是有道理的,因为征信对象不是几家几户,是一个庞杂的社会群体,在新华区,大大小小的执法执纪部门和工商企业数量众多,一个新华集贸市场就有3万多个体商户,而信用问题又涉及政治、经济、道德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不能正常运转并取得实效,首先失信的就是政府。几经论证,2002年3月,新华区确定了由区文明办承担起建设、管理信用档案的重任。在区文明办设立信息总库,在各街道、乡镇和市场管委会设立了16个分库。对于企业、执法部门等,无论有无信息全部登记在册;普通公民,只登记有优良行为信息和不良行为信息的两类人。信息征集分两个渠道:一是行政征信,由职能部门定期向社区信用档案总库提供信息,这部分信息全部录入社区信用档案;一个是社会征信,区内外所有单位和个人均可向区各居委会、村委会和乡(镇)、街道提供信息,由他们核实后录入分库,每月再向总库汇报一次。 
    主持人:诚信档案信息的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葛瑞芳:新华区社区诚信信息档案建档对象主要为本区执法执纪部门、辖区企业、中介机构、个体经营户和社区年满18周岁的公民等五大类,档案记录内容包括基本情况、优良记录、不良记录三部分。其中,热心公益事业、见义勇为,或在社区经济、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等两个文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都将会作为优良记录登记在案;而偷税漏税、制假售假、伪造证件、恶意拖欠债务和拒交公用事业费、损坏公共设施、扰乱公共秩序、参加非法组织以及其他妨害社会和他人等不道德行为,也将被作为不良记录登记在案。
    主持人:档案记录既分优劣,难免有“黑名单”之嫌,如何界定不良记录标准?
    葛瑞芳: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记为不良记录,也是我们讨论得最多的问题。范围太大,有可能侵犯别人的私生活,让信用档案失去信用,甚至还会引起纠纷。范围太小,就会失去对大量不良行为的约束作用。所以,我们定下这样的原则:信用档案只记录道德范围内的不良行为,一旦进入司法领域,信用档案就不再记录。我们在信用档案优良记录和不良记录的管理上采取双轨制。优良记录会终其一生,而不良记录则是一年一核准,一旦改正就及时删除。信用档案突出的功能是教育,只有经过屡次教育拒不改正的不良行为,才会被记录在案。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征信领导小组,对不良行为的记录,都要经过小组讨论。
    主持人:如何确保信用档案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 
    葛瑞芳:信用档案的信息是否有真实性、权威性,本身也是个信用问题。评判信用信息的真实性,保障信用信息的权威性,要有一套严格的征信体系和安全运行体系。
    刘峰(新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为保障信用信息的真实权威,新华区对登记内容作了严格界定,对涉及法律问题、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均不登记。同时,在总库和分库都建立了由法律、社会学家、人大代表等组成的征信委员会。社会征信渠道征集的信息,经认定委员会依据有关规定核实后,确定是否录入社区信用档案。对于有疑义一时难以下定论的信息,还必须由总库征信认定委员会讨论决定。信用档案修改权在总库,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另外,我们还严格规定了信息的登陆流程:首先是信心提供者提供真实有效信息,填写《征信登记表》并签名;其次是征信认定委员会对信息进行核实、讨论,并在登记表上签署明确意见,加盖公章,同时填写《信用信息录入通知书》,送达被登记对象,并给予15天申请复议期限,如被登记者提出异议,认定委员会须重新核实认定并做出新的决定。

    主持人:信用档案的建立对新华区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张秀玲(新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社工区信用档案建立以前,反映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等的信息零乱而片面,不能反映个体完整的信用情况。信用档案的建立把来自政府、民间的各类信息,整合成反映个体总体风貌的完整信用记录。在一定区域内,众多个体信息的汇总,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信用信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信用信息成了无比珍贵的无形财产。新华区的许多企业就尝到了信用档案的甜头。今年5月,一位法国客商到新华区的斯特龙企业集团联系业务,因对企业的信誉有怀疑,一直谈不成。后来,客商知道新华区有个信用档案后,特地到联盟路街道办事处查了“信用档案”,看到该企业优良信息一栏记载的“6年重合同守信用”、“投诉率为零”的记录后,马上签了40万的合同。该集团在参加一项大型建筑工程投标中,要筹集800万元保证金。由于它在新华区社区信用档案中的信用记录良好,很多供货商在不用支付预付款的情况下,把建筑材料送了过来,仅此一项就为企业减少支出200万元。
    王庆和(浙江籍个体户):过去,市场上个别商户制售假货影响了新华集贸市场的声誉,现在,有了社区信用档案,哪个守信,哪个是奸商,在市场信用档案库中一目了然。
    主持人:那么信用档案是如何约束失信者的呢?
    安亦平(新华区地税局政工科科长):让守信者受益,让失信者加大失信成本。社区信用档案的启动,在一定程度上给失信者带来社会压力,在实践中让他们体会到信用的“珍贵”。新华集贸市场个体工商户周文艺,以前对个人所得税认识不够,不想交。现在,每月175元的个人所得税,月月提前交。他说,不按时交税,上了信用档案,自己把牌子都砸了,多丢人啊。许多人听说偷税漏税也要被记进信用档案后,不仅主动缴,有的还要求补缴以前的,以免被留下不良记录。今年3月以前,新华区大小企业老板和个体户,不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比例占70%,现在则下降到20%。
    主持人: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虽然新华区社区信用档案一定会有不完善之处,但毕竟漫长的信用之路,在这里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只要坚持,就一定会受益。
    蔡建星:信用档案营造的诚信氛围,为新华区经济发展打造了一块儿“金”字招牌,许多商家纷纷看好新华区。现在,新华区建设的重头戏——民族路步行街和东方农业科技城两项工程的招商引资工作已全面铺开,有了讲诚信的发展氛围,新华区的经济定能获得新的发展。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