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频道十六大专题报道

首   页 政府在线 企业在线 教育在线 焦点网谈 专题报道 燕赵风情

一个治乱支书的“三欠三还” 

新华网石家庄7月23日电(记者 杨守勇)“‘三欠三还’治好了俺们村的穷乱病!”记者在河北省磁县兴善村采访,许多村民争先恐后地说起新任村党支部书记姚宁的故事。 

  过去,兴善村以乱闻名:宗族、派性严重,两委班子软弱涣散,上百名村民多次到省市集体上访,乡政府的公务用车也被村民砸过,基层工作几乎处在停滞状态。许多群众伤心地说:“干部财务管理混乱,欠我们债;工作方法简单粗暴,欠我们情;上任时许诺要干的事不干,欠我们承诺。” 

  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镇党委及时改选了村支部。去年6月,多年跑市场、做生意的年轻人姚宁走马上任,短短半年就使兴善村从乱到治,走上了发展的路子。而他在第一次村两委会上就直接呼应群众的呼声:“欠债还钱,欠情还意,欠承诺还承诺,三欠三还抓到底。” 

  还债还出了干群情 

  上任伊始,姚宁首先面对的是一群前来要债的村民。摸清了家底,这个长年在外的新支书才吓了一大跳: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村竟然欠小卖部烟酒款、办公用品款、群众劳务输出款等共达40余万元,涉及全村230多户,群众对村干部意见极大。 

  “村干部借了大伙的钱,怎么能下台了之呢?干部就要从群众有意见的事上干起。”慎重思考后,新班子决定:欠群众的钱,村里要一分不差地还上。而这一年,村班子千方百计也只筹措到10多万元,离欠款数字相去甚远。经过细致的工作,村支部集体制定了详细的还款方案:先还群众和离任干部的欠款,在职的干部以后还,同时建立公开民主的村财务管理新体制。此举一出,大得民心,群众第一次对着村干部笑了。 

  1998年修路的时候,村里欠下了村民王富贵3万多元的工程款,几年来一直分文未还。为讨回欠款,王富贵找了几任村干部几十趟,可就是要不回一分钱。这些年,他本来就不富的家雪上加霜。新班子一上任,姚宁就带领支部成员主动上门还了部分欠款。王富贵高兴地说:“几任干部不认帐,没想到新支部能说到做到。” 

  在职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还上了多数群众欠款,在村里引起了震动,村民们对新干部的信心增强了,干群之间的“坚冰”渐渐融化了。 

  把村民都装在干部心里 

  过去,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尤其是对群众的事情不想问不敢管,推诿拖拉。干群之间一直横亘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当村干部,群众找你不就一些小事吗?可小事不办会误大事,村民的事要装在咱干部心里。”姚宁上任后,建立了村干部晚上值班制度,每晚保证有两名干部在村支部值班室解决村民提出的问题和困难,把小事当大事。村民李成的老伴年过六旬,身有残疾,去年儿子不幸去世后,儿媳又改嫁他人,李成既要照顾老伴又要照看孙子,生活艰难,小孙子面临辍学危险。姚宁知道情况后及时和学校协调,给他免去了学杂费,老人高兴得不得了。 

  村民王森的房前邻居在他门前栽了一行榆树,把本来就不宽畅的道路弄得十分狭窄,其中一棵正好栽到了王森家门口。为这棵树,两家打了不少“官司”,可历任村干部都没拿出好办法。姚宁上任后,及时找到王森的邻居,摆事实讲道理,终于做通了工作,伐倒了门前树,矛盾得到了解决。 

  新的支部班子“欠情还意”,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兴善村干群之间心扉打开了,交流增多了,工作好干了。 

  干部的承诺要落到实处 

  兴善村过去班子更换频繁,谁上任都搞承诺,可你承诺我承诺,就是没人兑现承诺。群众慢慢对干部失去了信任。姚宁上任后,立即做出了兑现承诺的“承诺”:“这些承诺我来还,无论哪任干部许的愿,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我们来办。” 

  过去,由于管理不力,兴善村宅基地乱占,垃圾乱倒,特别是村中心一片常年污水积存的洼地成了群众的“心病”……几任干部谁也没有干出个样子来。姚宁等人从群众关心的事出发,仅一个多月的治理,拆迁房屋14间,院墙28堵,平整了总长3400多米的5条大街。那片洼地经过平整,投资12万元建起了设有图书馆、文体活动室的文化广场,农闲时节,群众的欢笑声不时从这里传来。村里有几百亩沙荒地一直没人开发,姚宁上台后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利用自己多年跑水果市场得来的经验引进了各种水果新品种和绿化树苗栽植,昔日荒芜的沙地如今绿树成荫。 

  干部给群众的承诺落实了,群众也会落实对干部的承诺。姚宁上任一年,村里不仅完成了当年的统筹提留,连前三年的24万元尾欠也基本扫清,计划生育、殡葬改革等工作也步入正轨。一年来,“三欠三还”深入人心,群众的心气顺了,干群关系在件件实事中得到升华。(完)


分社简介联系方式广告服务招聘信息意见反馈  
copyright (c) 2000 hebxinhua.org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新华网河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