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易节十八载。她,依靠顽强的毅力,用一双灵巧的双手,在两米宽的机台旁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累计超产1412个工作日,相当于多干了近5年的工作量。这位“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就是我省选举产生的出席党的十六大代表、石家庄棉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准备车间穿筘挡车工马立红。
“干一行,就得爱一行、专一行。”面对记者,朴实无华的马立红深情地说。1984年,她进厂成为一名穿筘挡车工。穿筘工序的特点是手工操作,工艺繁琐,枯燥乏味,但她毫无怨言,一干就是18年。为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确保布机生产需要,她每天提前30分钟进车间,检查设备情况,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在班上,她分秒必争,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操作技术;班后,她经常利用节假日进行操作基本功训练。眼熬红了,手练肿了,她咬牙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艰苦的训练终于练成了稳、准、轻、快、连的硬功,在1993年石家庄市操作运动会上,她创出了单位时间508钩的历史最高纪录。
精湛的操作技术使马立红具备了不断超产、日高月进的基本条件。每天超产50%!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超产目标,可马立红却每天都能超过这个目标。车间教练员刘克敏用赞叹的口吻向记者介绍说:“马立红的穿纱速度非常快而且没有疵点,再加上她早来晚走,争分夺秒挤时间,两天就可以完成三天的产量,一年下来要比一般穿筘工多干半年的活!”据了解,从1988年以来,马立红的超产量年年提高,1988年超产45天;1991年超产105天;2000年超产135天,超产率达57.7%;2001年一段时间的超产率高达108%……马立红的名字越叫越响,成了全省闻名的技术能手。
扎根纺织,献身纺织。这一信念是支撑马立红十多年如一日干好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公司为适应市场,品种翻改次数增多,生产周期缩短,对穿筘工序提出了苛刻的要求。面对困难,马立红没有退缩,她每天潜心揣摩不同品种的操作要领,悉心研究新的操作方法,并带领25号机台的四姐妹多次主动承担新品种的试穿任务。为帮助年轻工人提高技术水平,马立红与值班长、教练员共同商定,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操作技术练兵活动,由她和其他技术尖子手把手地教操作、传技艺。几年来,在她的培育和帮助下,许多青年女工成为公司和车间的技术尖子、生产标兵。今年4月,马立红被任命为穿筘工序大组长,她带领全组姐妹,迎难而上,知难而进,苦干巧干,创出了一班超产15轴的好成绩。
拼搏奋斗铸就人生辉煌。多年来,马立红先后荣获“石家庄市十大技术状元”,省、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今年又光荣地当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这是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也是工人兄弟、纺织姐妹对我的重托!”面对鲜花和掌声,马立红坚定地表示,今后一定要更加认真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辱使命,切实履行好党代表的神圣职责。 本报记者 苏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