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破坏"威胁长城文化

 新华网河北频道记者 屈维英  见习记者 陈玉

  
    长城是人类社会现存最为宏伟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明。在中国,长城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有着智慧、坚忍、肯奋斗、敢牺牲、坚不可摧、戮力同心的精神内涵。是涉及军事、交通、建筑、地质、气象、农业、艺术等领域的珍贵遗存,它像一部民族文明史的百科全书,值得全面深入研究。
     正因为如此,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著名长城学家罗哲文先生曾在为一本长城研究专著所作的序言中这样写道:"巍然屹立在中国大地上的长城,作为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历史已赋予长城以全新的意义,透过新世纪的曙光,我们看到了更加宏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感到了更加博大雄深的长城文化?
    目前,长城这一人文奇观越来越为国内外游客所瞩目,长城旅游成为有长城的地区竞相开发的项目。但一些地方在建设所谓"重建"、"恢复"工程时,以牺牲文物古迹内在价值为代价,忽视对文物本身的保护利用,弃真求假,这在长城开发中是一个值得引起重视的现象。还有一些地方貌似抢救已破毁的长城,却不顾历史原貌的"重建"和"恢复",实在是对长城的另一种人为破坏。
    比如九门口长城,位于辽宁绥中县境内,这是明长城中唯一的一座跨河长城。明末李自成就是在这里与吴三桂决战时遭遇清兵夹击,一战败北。但当修复一新的九门口长城开放时,慕名而来的游人失望了:崭新的城墙,与两端的残长城一对比,一眼看出来是假,长城身旁还建起了一座臆造的假庙,历史的古朴厚重荡然无存,令人兴味索然。
    东北大学教授吉羊曾不客气地说:"不知道为什么,山海关第一关城墙上端有一段重修时,砌砖居然用白洋灰,我每次带中外朋友来都不愿意让他们看到。"记者近日登上这段长城参观时还发现,城墙上隔不远就放置一座戍守山海关的名将塑像,有游客议论道:"这些将军什么时候沦落为站岗士兵啦?"显然,违背历史原貌的"假古董"、"添加剂"使人感觉不伦不类。城墙上还有人搭起几个设摊作画、游艺的棚子,不时拦住游客推销,冲淡了长城作为城防工事应有的凝重感。
与这些相比,山海关1999年修缮天下第一关箭楼工程则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他们聘请故宫博物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专家和技术人员负责大木构件的防腐、加固,文物部门绘制了原状图、对拆卸构件进行编号记录、安装复原,竣工后做到了修旧如旧,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的好评和游客的欢迎。
  加强保护不等于全部重建,游长城不一定非要登上长城。八达岭景区石峡关残长城维持原貌,采用辅助设施,使游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办法,在一味的"修葺一新"、"雄姿重现"之外,带来一种新鲜的启示,即创造条件,引导游客从保护文物的角度体会长城的价值,欣赏长城沧桑的美,即使保持一定距离却可以更好地感悟其文化底蕴。
    针对一些地方纷纷提出重修某某段长城的想法,专家建议,关键是保持其文化内涵,修建中一定要重视现场的文物发掘和保护,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恢复原貌,以延续原来附着其上的文化内涵,建成后才能有生命力,这才是对文物价值最大的利用,也符合当前文物旅游的潮流。(完)

 

版权所有:新华网河北频道 
制作单位:新华社河北分社、新华社河北新闻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311-5808047   Email:hb-news@xinhuanet.com
Copyright:http://www.he.xinhua.org 20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