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大教改纪实:教育创新拓宽“太行山道路”

李新彦 江山

    新华网石家庄10月11日电  通讯:教育创新拓宽“太行山道路”--河北农大深化教育改革纪实
  金秋十月,丰收的季节。曾经开创“太行山道路”的河北农业大学,即将迎来百年诞辰。近年来,他们坚持教育创新,使这一体现“三个代表”要求的“太行山道路”越走越宽广。

  观念创新--将“两个文明”拧在一起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河北农大以科教兴国为己任,探索出优先帮助农民发展那些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的“短平快”项目,进而开展综合治理的山区开发战略,使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又改善了山区生态环境,被原国家科委誉为“太行山道路”。此后,他们不断拓展这一光辉道路,在地域上从山区延伸到山前平原区、坝上地区、黄淮海低平原区、沿海滩涂区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城镇郊区,技术覆盖面占到河北省总面积的80%;在内涵上着重在观念方面进行创新,将过去单纯的“治山先治穷”、“科技扶贫”的思路,丰富发展为将“两个文明”拧在一起抓,从整体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太行深处的易县柴厂村采访,但见蜿蜒几公里的公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果树苗木基地。据村支书赵田介绍,1996年8位农大专家驱车110公里来村里讲课时,只来了5名村民。在专家们耐心帮助下,村民们渐渐地在街头巷尾议论起科学种田、调整农业结构了。专家在开展科技服务时,还开展法律、文化、医疗下乡活动。经过几年努力,村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全村柿子产量由原来年产1.5万公斤猛增到30万公斤,进入了国际市场;90%以上农户盖了新房,三分之一的人家购买了拖拉机,安装程控电话45部;学用科技你追我赶,邻里团结蔚然成风……

  河北献县蔡西村自古就有“南北大沙滩,东西大盐碱”之称,经济落后,前些年干群关系紧张,村组织瘫痪,村民曾集资到北京上访。1998年4月,河北农大专家到这个村,提出了采取多种措施、从整体上改变村风村貌的思路。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改选了村级领导班子,开办了各种培训班,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专家还指导这个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4年来共发展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400多个,人均年收入增长了两倍,上访村变成了致富村。

  河北农大校长刘大群告诉记者,教育观念的一系列转变,使学校坚持“太行山道路”工作进入了一片新天地。

  技术创新--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多种适用技术和技术信息的合理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交换必然会在世界性的市场中进行。在这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面前,要想使‘太行山道路’继续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就必须及时改变以单项技术富民的传统做法,发挥学校多学科的优势,从多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系统服务,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是河北农大党委书记计卫舸向记者谈的一番话。

  近年来,河北农大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强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农业高新技术、多种实用技术和技术信息的合理配置,为深化太行山道路提供技术支撑和发展后劲。“九五”期间,学校共取得172项科技成果,其中97项被鉴定为国际水平,114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他们对这些技术成果进行优化集成,配套整合,形成了农作物新品种良繁配套技术体系、旱作节水高效种植技术体系、现代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体系、主要农畜产品的贮运保鲜及精深加工技术体系、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新产品开发技术体系、新型肥料产业化技术体系等6个技术体系。以这些体系为依托,搭建起若干技术平台,提供集产前、产中、产后为一体的全程系列化服务,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先后培育形成产值超亿元的支柱产业10多个,加速了农村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获得经济效益40多亿元。

  位于太行山区的东阳各庄,过去是个贫困村。1991年以来,河北农大在这里建立起了融产前市场调研分析、良种引进筛选,产中优质栽培管理及产后包装、综合加工、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程系列化技术服务,加大了种植结构调整,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果树、蔬菜、食用菌三大产业,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在临漳县,河北农大帮助建立起了集种植、养殖、加工、科研、市场、培训、观光为一体的“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城”,培植起了獭兔养殖产业,形成了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使这个县獭兔饲养量达500多万只,产值达1.8亿元,仅此一项,使全县人均年增收270元以上。兔皮加工生产的服装出口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临漳被列为全国家兔育种试验县和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县。

  体制创新--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

  在诸多创新中,体制创新居于基础和保障地位。在这方面,河北农大通过将科技成果渗入企业或地方农业专业化组织,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的形成,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本着优势互补、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引导农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对高新技术的吸纳能力。

  今年9月中旬,在邢台市举行的“河北省推进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建设第二次会议暨富岗苹果连锁基地挂牌新闻发布会”上,省长钮茂生亲自为河北农大在富岗山庄建设的连锁基地所属33个村代表授牌。十几年来,河北农大专家将富岗山庄作为帮扶重点,将村域管理改为公司运作,成立了富岗集团公司,在山场开发中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组织施工、统一组织服务、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和分户管理的“五统一分”;在生产经营中,帮助村里实行分户专业承包、分散经营管理、分类技术指导、分清责任权利、分级独立核算和统一名牌销售的“五分一统”管理方式。他们还加大了优质苹果的技术开发力度,生产出了优质无公害苹果系列产品,“富岗”牌苹果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并获得昆明世博会银奖。十六大代表、富岗村支书杨双牛感慨地说,“太行山道路”不仅为农民增产、增收,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好途径。

  作为河北省太行山丘陵区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唐县峪山庄,近年来采用股份合作制,探索科技治山的新路子。他们实行村镇农户以土地、农资、劳力等入股,拥有90%股份,河北农大以技术入股,负责研究和提供荒山治理中的所有技术服务,占有10%的股份。这种合作方式打破了长期治山单纯依赖国家投入、科技无偿服务的旧模式,使科学研究形成了“投入-增值回报-再投入”的良性循环,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了治山步伐。现已合作开发荒山1万亩,修水平梯田5000多亩,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层层梯田,林草覆盖率达到48%,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完)


分社简介联系方式广告服务招聘信息意见反馈  
copyright (c) 2000 hebxinhua.org Limited,All Rights Reserved
设计制作:  新华网河北频道 河北农业大学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