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百年

    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属重点大学,位于地处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省会石家庄市。1996年6月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原国家教委备案,由原河北师范大学(含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北师范学院、河北教育学院等三所高师院校合并组建而成。
    原河北师范大学与原河北师范学院为现在的河北师范大学的两大主流,均有比较长的建校历史,我们所说的百年校史即从原河北师范学院的前身--顺天府学堂(又称顺天西文东文学堂)算起。
    顺天府学堂的创建时间为1902年,1907年改名为顺天高等学堂。进入民国后,依定章改称顺天高等学校,1912年9月还有毕业生。后停办高等,于1913年2月改设中学,名为京兆公立第一中学。中华民国八年九月《视察北京中等以下学校总报告》中称:"京兆公立第一中学校,校址,地安门外兵将局,民国二年二月开办","由前顺天高等学堂改设"。1928年直隶改河北省,校名改为河北省立第十七中学。1933年,学校奉命专办高中,改为河北省立北平高级中学。抗日战争开始后,部分师生流亡到河南、陕西、甘肃,创建河北游击中学,部分师生留北平,被日伪政权接收,学校改名为北京市立高级中学。1945年抗战胜利,学校恢复战前旧名。1949年北平解放,学校改名为河北北京高级中学。1951年,在河北北京高级中学的基础上,改建为河北师范专科学校,设数学、理化、生物三科,后理化科分为物理科、化学科。1956年,扩建为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数学科改数学系,生物科并入石家庄师范学院。1957年,学校增设中文系,化学科改为化学系。1958年,河北天津师范学院的中文、历史两系并入。1960年,华北人民大学的党史、哲学、政治经济学三个专业并入,组建政治系(1962年改政治教育系)。1969年,学校搬迁至宣化,改名为河北师范学院,全院设中文、历史、政教、外语、文体、数学、物理、化学8个系。1980年,学校搬迁至石家庄。1996年合校前,学院设中文、历史、法经、数学、物理、化学、音乐、美术、工艺美术、俄语、英语、民族经济与行政管理、广告传播等系。
    原河北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女师范学堂,创建于1906年,系"中国近代最早的女子师范学堂"(《教育大辞典》第10卷第191页。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第一版)。《北洋公牍类纂》中的《总理天津女学事务傅编修增湘禀办女学情形暨条陈整顿事宜文并批》一文说:"女师范学堂系由编修创办,本年闰四月开学"。文中所说"本年闰四月"指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5、6月间。1912年,北洋女师范学堂改名为北洋女子师范学校,1913年改为直隶女子师范学校,1928年改为河北省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9年,改建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设国文、家政两系。《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中记载本校沿革时写道:"民国十八年春,河北省政府会议议决:就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设置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同时由北平大学区教育行政院函聘省立第一女师校长齐国梁为院长;是为该院之始。"。到1937年抗战前,设国文、家政、英文、史地、教育、音乐、体育7个系。抗战时,学校迁西北,与同时前来的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师范大学共同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后随校名改称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抗战胜利后,回原址复校。1949年解放后,学校改名为河北师范学院,取消家政系,学校男女兼收。1956年,学校设教育、历史、外语、政教、中文、音乐、美术、体育、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12个系。同年,数学、物理、化学、地理、体育5系和河北北京师院的生物科,同时迁石家庄,组建石家庄师范学院。1960年,石家庄师范学院改名石家庄师范大学,增设中文、历史两系。1962年,改为河北师范大学,学校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中文、历史、外语等系。1996年合校前,学校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体育、电化教育、计算机科学、中文、政法、外语、音乐、美术、历史、教育、人口等系。
    河北教育学院的前身是河北省教师进修学院,创建于1952年10月,原址在当时的省会保定市。1958年随省会迁往天津市。1960年10月与河北大学教育系、河北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学校、河北省教育厅教育研究所合并,改建为河北教育学院。1961年改建为河北教师进修学校,负责全省教师进修工作。1979年7月,河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恢复河北省教师进修学院。1980年11月18日,河北省政府决定将河北省教师进修学院改名为河北教育学院,在石家庄市新石南路247号现址建设新校舍。1984年国家教育部准予备案,学校定名为河北教育学院。
    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始建于1984年9月。开始校名为河北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1988年10月,学校挂靠在河北师范大学,仍为独立建制,校名定为"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