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庆文选-师大我的家

高锦荣

      家,无论在古代或当代,对个人都意味着温暖和希望。对我和我的家庭成员来说,河北师范大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我的家。这是由我和我的家庭成员几十年的经历和现状决定的。

      河北师范大学是一个大家庭。我的小家庭就是在这个大家庭中扎根、生长,使生命和事业得到延续,并在延续过程中提高生命质量,创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前程。

      我的妻子张素芬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河北师大前身的一部分——河北北京师范学院任教,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退休,从未调换过单位;她把一生中最好的年华贡献给了河北师范大学。二十世纪七个年代中期,我调入当时的河北师院,也是从这时开始,我才有了一个真正完整意义上的家。

      我们的两个孩子,也都是妻子在河北师院工作期间出生的。女儿出生在北京,儿子出生在宣化,孩子们的出生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北师院移动的轨迹。女儿出生在三年困难时期,儿子出生在那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时期。儿子出生时,我还未完全摆脱那场灾难强加在我身上的莫须有罪名,孩子们的出生时间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河北师院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我来到河北师院后,院党委为使党的政策最终在我身上落实,曾先后多次、历经数年深入到我的原工作地区——唐山市乐亭县,与当地党委协商、最终使我的“历史问题”得到符合政策的解决。我1946年参加地下党组织、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历史得到确认。

      河北师院党委为我这个家解决了全家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在河北师院虽然只在职工作了十三年多。院党委、院长却给了我充分信任。我担任过系秘书、附属中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直至离休。我的工作得到院领导的确认,也得到相关单位的认可。在职期间还连续数年应聘为河北师院政教系学生讲授中学政治教材教法课。寓休后十几年来我一直在家属院被选为居委会委员,前年又被选人寓休党支部担任组织委员。在河北师院——河北师大无论在职时还是离休时,我工作、生活得都很充实。

      我的两个孩子接受教育的成长过程;更是紧紧地和河北师院联系在一起,女儿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是在河北师院附属幼儿园、小学、初中受教育的。八十年代末又从河北师大取得硕士学位,目前在国外做博士后。儿子的幼儿时期是在河北师院幼儿园度过的,以后在河北师院附小、附中一直学习到高中毕业,以后又通过业余学习从河北师大取得大专学历和研究生班结业证书,目前在国外攻读硕士学位,我家两个孩子生命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都是在河北师院——河北师大奠定的。我的孩子们受益于河北师院一河北师大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老师和各层领导,河北师大各类教学单位的教师和领导,既是我们的同仁,又是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的小家是融合在河北师大这个大家庭中的。
虽然早在1988年我和妻子就离休、退休了,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关心着河北师范大学的变化、发展和提高,我们为河北师范大学的发展提高而高兴。当我校百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祝愿我们这个大家庭更加辉煌。我们相信河北师范大学终久会成为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 .